马蹄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石何杨村,留在记忆里的故乡 [复制链接]

1#
有记忆的时候,村子里的那棵皂角树就是那么茂盛。最近村子拆迁了,拍下照片做个念想。我的家是在秦汉新城渭城街办的石何杨村,过去叫石桥公社石何杨大队,大队又分成一二三小队,一队杨家,二队何家(堡),三队石家(堡)。我家在何家堡,提到堡年龄大的人应该知道那肯定是有历史渊源的,过去的堡是独立的,人们在高高的土崖下打窑洞住,再用土墙把整个村子围起来,留一个堡门,过去战乱或者土匪来袭的时候,大家把门一挡,保护堡里人的安全。堡门我有记忆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只有大部分土墙了。推测应该和蒲城留下的这种堡门相似吧。在杨家村口有一个庙,在一个高台上,好像有个叫高苗子的住在这里,也许是记错了。堡子里有两个井,有涝池,就是涝池位置忘记了,何家堡过去的人全部姓何,爷爷过去说是从山西大槐树下来的,最近有人说是明朝从浙江搬来的,后来有了几户韩姓和许姓人家,历史都不长,其实都是因为沾亲带故从外地落户村子的。皂角树在何家堡的外面,我有记忆的时候,记得大皂角树南面是一家李姓人家,家里有一口井,妈妈在这里用扁担挑过水。皂角树北面就是许姓人家的窑洞。

后来在树的北面打了新井,有了电用上了水泵。

皂角树过去曾经着过火,里面烧坏了,外面留下了一圈树皮,但是它生命力很顽强,小时候我和村子里的伙伴们经常爬树,坐在树上打打闹闹,被皂角树刺刺得流血是很平常的事情。

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跑步,就从皂角树前跑过。

其实我家也有一颗皂角树,要比这棵树小,我的记忆里要比这一棵树高,在我家的院子前面,我最深刻的记忆是一次玩,皂角刺直接刺穿了我的前脚掌,痛的大哭。后来村子把前面给别人家盖房子占了,把树给伐了。

记忆中家家户户都住窑洞,盖房子的很少。年.我刚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都是窑洞,没有桌子,是用土坯砌的一道土桌子,板凳自己从家里带。

这就是自己家的窑洞,缸是过去放猪饲料的,砖上面原来铺的厚木板,酱油醋盐碱什么的都在上面放着。我爱吃大油夹馍(过去人家把猪板油炸成大油炒菜),有一次用馒头夹大油,把碱面当食盐放,吃的满嘴涩。

这是窑洞里的地道,从这里可以爬到窑洞的上面,是过去逃生的天井。过去人家一般家里都有个渗井,有个逃生天井。渗井防洪水,天井防土匪。

窑洞里的钉子过去是挂包谷棒子,小时候家里爱养猪,每年过年杀猪,大部分肉卖给队上人家,留下的肉用盐腌制,挂在窑洞里,夏天的时候就像南方的熏肉一样,特别好吃。说着说着就想起过去杀猪的场面,烧热水,放猪血,吹猪皮,烫猪毛,开膛破肚,吸板油,玩猪尿泡,饭猪大肠,四五十年前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后来村子人多了拆掉了堡墙,划分了新宅基地,房子越长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这十年左右,几乎家家户户都盖了两层楼房,买了车,生活比城里人不差。去年由于秦汉新城的发展需要,村子拆迁了。曾经熟悉的村子不见了,刚好回来拍下照片,希望留个念想。曾经熟悉的人们现在都搬到别的地方租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新建的小区才能建好,希望村子里的人们都能回家。有些老人很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真心希望有一天,茂盛的皂角树上挂着这样的横幅:欢迎石何杨人回家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