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药店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根据新医改的趋势,医院的药品将不可避免地全面实施零差率销售,与医院相比,药店的药品价格无论如何都是高的;另一方面,药品普涨已成定局,药店也不得不涨,作为药品销售的零售终端,药店所面对的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猛烈,身处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中,药店会如何应对?
96%的药店人感受到涨价压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药店的工作人员对于药品涨价的直观感受,他们能明显感觉到药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吗?据中国药店调查,47.37%的药店人表示能感觉到明显的压力,49.12%的药店人表示有一定的压力,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的药店人只占3.51%。(详见图表一)
在调查问卷中,被访者要求填写年所在药店上涨幅度最大的前三种药品,整理问卷后得出以下信息:
1.上涨幅度最大的前十位药品分别是:甲氨蝶呤、地高辛、病*灵片、咳必清、金霉素眼膏、正痛片、肾上色棕片、谷维素、红霉素眼膏、酚酞片,这些药品的涨幅在%至%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是涨价以前售价比较低。
2.涨价药品中提及率最高的前十药品分别是:阿胶、地高辛、红霉素软膏、维生素类产品、复方金钱草颗粒、谷维素、金霉素眼膏、美宝湿润烧伤膏、胃苏颗粒、西咪替丁。
3.著名的地高辛无疑是此轮涨价药品中的“明星”产品,不仅涉及面广,价格涨幅也非常惊人,在不同的药店涨幅不等,最高为%,最低为%。
4.由山东东阿阿胶一路领涨的阿胶类产品也是年涨价品种中的生力*,但经过前几年的持续提价,今年的涨幅相对于其他药品并不是特别明显,不同厂家的阿胶产品涨幅在14%-%。
一些常用药品涨幅动辄百分之几百、上千,确实让消费者难以接受,这些药品中有品牌药也有非品牌药,面对这两类药物的涨价,药店会采取哪些措施?
调查显示,面对品牌药的涨价,16.23%的药店会停止采购该产品,积极寻找替代品;12.28%的药店保持原价出售,以免伤客;18.86%的药店会同步上涨同等幅度,确保药店利润,差额部分由消费者承担;60.96%的药店制定涨价缓冲期,分阶段提价,以免突然大幅度提价伤客;50.44%的药店会调查涨价原因,以采取不同措施;62.28%的药店会调查竞争对手该产品的价格情况,保证涨价幅度不高于其他药店。(详见图表二)
与品牌药涨价相比,对于非品牌药的涨价,更多的药店会选择停止采购该产品,积极寻找替代品,其他措施与对待品牌药涨价基本差不多。(详见图表三)
近七成药店更重视工商合作
药品涨价后,药店虽身不由己却也并非完全束手无策,67.4%的药店会积极寻求工商合作,推出更多面对消费者的活动,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如果涨价是供大于求引起的,53.3%的药店会与供应商洽谈出有利于双方的方案;如果是原材料涨价引起的,58.59%的药店会尽早联系供应商,尽量争取采购到未涨价前的库存产品。(详见图表四)
药品涨价后,身处一线的药店人接收到的消费者反馈信息如下:82.97%的顾客抱怨药价上涨太多,吃不起药了;54.59%的顾客了解到药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后能理性接受;58.08%的顾客把对药品涨价的怨气归咎于药店,造成一定的客源流失;42.79%的顾客会选择未涨价的同类药品。(详见图表五)
为尽量减少消费者的反感情绪,药店会在药品涨价后采取如下措施:65.5%的药店联手厂商,针对价格上涨的不同品类开展不同的增值活动,比如促销、会员活动等,让消费者享受更多增值服务;30.13%的药店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