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听说过秦半两、汉五铢、大泉五十、马蹄金、唐开元通宝、元宝、银元、交子、钱引、关子、大明通行宝钞、大清宝钞。。。。。。吗?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什么样?中国最早的纪念币啥样?*脸钱是怎么回事?。。。。。。我国古代货币,源于夏商,形成于东周,统一于秦代,分古钱、金银币、纸币、铜元等门类。去国博看《中国古代钱币展》见识一下货真价实、熠熠生辉的古代钱币,定会令你“见泉眼开”。在泉林漫步,徜徉古钱币海洋,不失为一件浪漫的事。泉在古代指钱,中国现存最早的钱币专著是南宋洪遵的《泉志》。除了“泉”以外,“布”在古代也指钱,布币是春秋时期发行的形状类似于农具铲(也叫农具钱)的铜质铸币。我想“布施”就由此而来。由农具衍变的原始布币:原始布币西周商周时期,称农具铲为“钱”,布币由农具钱(铲)或镈演变而来,钱(铲)与镈形状近似,而“布”与“镈”两字同音假借,所以这类铸币被后人统称为“布币”。西周时期的布币,是原始布币,体型非常大,铲柄上的孔还在,是春秋战国时大量使用的布币的滥觞。一切还要从货贝开始说起。货贝货币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出现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剩余产品,先是进行物物交换,那时还没有货币,找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作交换媒介,就产生了实物货币。夏、商、周时期是实物货币的鼎盛期。专家说,实物货币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它有很多种,像海贝、龟壳、兽皮、牲畜、珠玉、布匹、金属块、生产工具、武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海贝,也叫货贝。货贝商代阿文绶贝商代这些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用品的海贝,大多生长在中国南海至印度洋海域。在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赐贝、赏贝的记载。货贝流行于商代与西周时期,但据说夏代就已经开始使用货贝。在我国云南部分地区,使用海贝作为货币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代。下面这个贮贝器是云南地区专门储藏海贝的容器,属滇文化独有的器物:立牛贮贝器西汉货贝直接影响到后来的金属铸币,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是铜仿贝,出现于商代晚期,早于西方最早的钱币“吕底亚金币”大约四个世纪。铜仿贝春秋上图第一排是铜仿贝,第二排是包金铜仿贝,最下面的青铜块是我国最早的金属称量货币,先是铸成大块,用的时候再切成小块,称量后使用。春秋战国是货币的形成期,在地域上形成了四大货币体系:由农具铲发展而来的布币通行于赵、魏、韩等国;由工具刀发展而来的刀币通行于齐、燕、中山等国;由纺轮或玉璧发展而来的圜钱通行于东周、魏、秦等国;貌似*脸的蚁鼻钱在楚国通行。布币上面提到的原始布币到了春秋战国有了大发展,布币被划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的体积较大,由銎中空而得名,銎(qióng)就是斧子上安柄的孔。平首布,由空首布发展而来,首部扁平无銎,又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桥足布、寽布(寽殷商的重量单位)、异形布等等。图中上面两排是“平肩弧足空首布”,其余是平首布。在圆足布中有一种三孔布较特殊,在首部及两足上各开一个空,位于上图中第三排和第四排中间位置,有四个三孔布。因三孔布上的文字特殊,不纪数目而纪朱两,为后来的半两、五铢等纪重钱的发行起了先导作用。上面两个最大的是“耸肩尖足空首布”,其余是各类平首布。刀币刀币由青铜削刀演变而来。最初在东方与北方流通,先是在齐、燕境内使用,后在赵、中山等国与布钱并行。分为尖首刀、直刀、明刀、齐刀等。王战国尖首刀属于燕国刀币。出现于春秋晚期,通行时间长达数百年,对燕、齐等国的货币形成了影响。齐刀铜质精良,形体深厚,篆文书体华美典雅。其铸行时间先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的姜齐铸币;第二阶段是战国时期的田齐铸币。姜齐铸币的节墨大刀:
节墨大刀战国·齐
节墨就是即墨,即墨是春秋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后被齐国兼并。此刀制作精整,文字严正,在齐刀中堪称上乘。背文多为“安邦”、“闢封”等。田齐铸币的“六字刀”:齐□邦之大刀战国·齐齐□邦之大刀,第二个字的释读尚存疑,有“返”、“建”、“造”等多种解释。多数学者认为应解释为“齐返邦”,指齐襄王由莒城返回都城临淄。公元前年,齐田单以奇计攻破燕*,一举收复全部失地,齐襄王因此得以返回都城复位。这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返邦刀”,可谓中国最早的纪念币。此刀制作精良,文字隽秀,铸额不大,后世出土稀少。今所见,伪品多,真品罕见。圜钱和圆钱
圜钱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由纺轮而来,另一种认为是由玉璧、玉环而来。
圜钱出现于战国中晚期,纪地或纪重,承上启下,最早出现于魏国,因便于携带,后赵、秦、燕、齐均有铸造。
共字钱战国·魏
“”共字钱,“共”为城邑名,在今天河南辉县境内。春秋时初属卫国,后卫国并于魏国。
圆形方孔钱,称为圆钱,出现于战国后期,齐、燕、秦等国都曾铸行圆钱。
賹四化战国·齐
賹六化战国·齐
齐国圆钱,形圆孔方,正面有外郭,背面平素。镒与賹、溢相通,是齐国的重量单位。
賹化圆钱是目前所知最早以金属重量单位命名的齐国铸币。
齐国圆钱出土数量较多,是常见品。
市场上出现的“賹二化”,系由“賹四化”改刻的赝品。
明化战国·燕
钱文中的“明”字,昭示圆钱是在明刀的基础上产生的,“化”字表示国家法定货币。
燕国圆钱,形圆孔方,钱体轻小。
燕国圆钱铸行时间不长,且制造粗劣,暗示了国势衰微、*治动荡,显示了亡国之兆。
另外,秦国早在战国中晚期就已经铸行“半两”字圆钱,并确定以铢两为计量单位的货币制度。
蚁鼻钱战国中期,楚国兼并了诸多小国,疆域扩大,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为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所致,楚国的钱币独具一格。楚国通行有文铜贝,宛如一只蚂蚁爬鼻梁,俗称蚁鼻钱,其中有的钱文笔画较少,钱铭与钱体酷似丑陋的面孔,俗称“*脸钱”。看下面这几个像不像*脸?
铜贝币(钱文为“匋”、“贝”、“米”)战国·楚
铜贝币(钱文为“行”、“君”、“忻”、“金”、“□”、“夅(原字打不出来)朱”)东周·楚
蚁鼻钱是正式通行货币,而并非压胜钱。压胜钱就是以压邪取吉为目的而特制的钱币,一般不是通货。
蚁鼻钱的钱文古怪稀奇,看参考书上的钱文像图画,一般输入法打不出来。增加了释读的难度。
楚国还铸行铜布及钱牌。
桡比坣釿长身方足布战国·楚
铜钱牌(视金一朱)战国·楚金银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唯一铸行金币的诸侯国。
楚国的*金铸币称为金版,属于称量货币体系。
郢爯金块战国·楚
所谓金版,实际上是一种加上了钤印的扁平的*金小方块。例如上面这个钤印为“郢爯”。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通常先铸成一块不规则形的金版,使用时按需要再分割成小块,这就是所谓称量货币。
楚国金版铸行时间长,流通范围广,在楚国故地即今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屡有出土。
秦代币制公元前年,秦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秦始皇实行统一货币的*策,主要有两项:一、废除战国时期庞杂的货币体系,珠玉龟贝银锡之属只用于宝藏,不再为货币;二、制作新的统一货币。新货币分为两等:上币,即*金,以镒(一说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计量单位,多用于大额支付;下币,铜制圆形方孔半两钱,重如其文,多用于日常商品流通(《汉书·食货志》)。下币就是孔方兄啊。半两秦战国中晚期,秦、齐、燕等国不同程度使用过方孔圆钱。自秦惠文王二年(前年)起,秦国开始通行半两钱。与半两钱同时出土的还有两甾钱。秦规定二十四铢为一两,两甾即十二铢,与半两之重相同。秦统一六国后,统一半两币制,每枚钱合秦制十二铢。秦半两是中国钱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圆形方孔钱是秦以后我国乃整个东亚地区两千年的钱币基本形制,成为东方钱币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朝鲜、安南、琉球、龟兹、高昌等国的古代货币,均受到方孔圆钱的影响。有图为证。日本的古钱币,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中国钱:安南的货币也是孔方兄形制,居然用到了二十世纪:
朝鲜、琉球、龟兹、高昌等国的钱币也是孔方兄造型:
除了最上面那个希腊的铅饼和下面的汉佉二体钱,其余均为琉球、龟兹、朝鲜古钱币。汉佉二体钱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有佉卢文和汉文两种铭文,是新疆地区最早的货币,俗称和田马钱。~~~~~~~~~~~~~~~~~~~~~~~~~~~从网上找到《中国古代钱币史话》的视频:
《中国古代钱币史话》1
《中国古代钱币史话》2视频共7集,待后续。还有一个B站上看到的《中国古代钱币小史》,给个图片链接吧。ps.参考书目:高英民、张金乾著《中国古代钱币略说》,地质出版社未完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