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越来越炎热,而一些地区的气温已经到了35度,夏天已经来了,没错,就是夏天来了。夏日的一切生活又要开始了,避暑又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夏季消暑的主要水果——西瓜,最近却在市场上尽显疲软的态势,就连商贩们都说它特别的便宜,可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现在上市的西瓜,除了华南地区的西瓜之外,基本都属于大棚品种,种植的成本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但这几日的价格走势却让种植户、商贩感觉非常的迷茫,在嘉兴的水果批发市场上,西瓜从5月8日的1.48元/斤,掉落到了5月11日的1.33元/斤,短短的3天下跌了10%,是什么导致下跌的行情呢?主要的一方面是南方的露天西瓜价格已经低到了极限了,地头的批发价格维持在5毛/斤,而北方大量的大棚西瓜集中上市了,同时集中到在全国比较有权威代表的嘉兴水果批发市场上,市场就出现了正常的调价反应了。
而在南方的西瓜地里,收购商贩对于西瓜的选择多了,收购的时候也就挑三拣四了,有时候还不想去南方买,因为拉过来的运输费用实在太高了。有不少南方的西瓜种植户甚至出现西瓜卖不动,只有部分被收购商选购去了,而大部分已经熟透的西瓜要么无偿赠送给当地地村民,要么就是贱卖了。这样的情况在北方也如此,五一之后的西瓜还可以卖到1元一斤以上的价格,但进入5月中旬,7-9毛的价格比比皆是,不少种植户反映,在市场上出售西瓜的农民比收购商不知要多多少,市场的疲软状态已经显现出来。
就连收购的商贩都在说,今年的西瓜感觉是真的便宜了,挑选的余地也比较多了,以前让商贩一直头大的西瓜太熟或者太生的情况,在今年碰到的也不多。就连以前经常碰到大棚西瓜皮厚的情况在今年也不多见,只是这样的西瓜在上市之后,消费者并不买账。这又是为何呢?不少消费者表示,一个十来斤的西瓜,在市场上最低也要2元多一斤,用这样的价格去买点别的水果能吃上很多了。还有的消费者说,2元多的西瓜在品质上还并不满意,有时候还会买到皮厚、甜度不够的,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西瓜并不十分明智。更多的消费者说,要是西瓜价格持续的下跌,估计早晚会跌破2元/斤的底线,到时再买西瓜吃也不迟,何必现在买一些价格昂贵的西瓜。
不买账的原因其实无非就是西瓜在批发市场价格如此低廉了,可在市场上动不动就2元/斤,甚至个别品种达到了4元/斤,如何让消费者接受?还有就是商贩为了便于长途运输,在选购的时候会选购7-8成熟的西瓜,而这样的西瓜只能靠时间让它慢慢变熟,到消费者手里的时候,能否完全成熟谁也不敢保证了。对于批发市场价格疲软而消费者并不买账,您有什么看法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