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博物馆或在家追古装剧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种*金货币,自身的形状为马蹄状,大致造型不是很规范,顶部凹陷进去之后底部又做为圆形,就像被马蹄踩过一脚似的。好端端的*金,为什么要做成马蹄状,还成为货币流通呢?
马蹄状的*金货币历史上成为马蹄金,是汉代的汉武帝发明的,历史上的汉武帝十分讲究祥瑞。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得到了一尊大鼎,因为其非常漂亮,就觉得此鼎必定带有吉庆之意,因此就把自己的年号改名为“元鼎”。
与元鼎事件类似,汉武帝在出巡之中,得到了*金、白麟与天马这三样东西。刚开始并不觉得有什么,但在汉武帝回京之后就脑洞大开地突发奇想,想利用这三样事物用一种东西联系起来,以此回报上天所降祥瑞。于是,汉武帝马上命下人铸造出了马蹄金这种东西,目的是想协助上天所降的祥瑞之气。
马蹄金被造出后,被汉武帝用来赏赐下人和进行交易。祥瑞的东西赏赐给下人,是对下人的一种肯定,很多王公大臣甚至是外国使节都曾接受过汉武帝的马蹄金的赏赐,代表着自己的荣誉。而马蹄金也能被用作货币使用。
马蹄金在货币中,代表的价值是很大的,因此一个马蹄金就代表了很大的分量,在货币中被称作“上币”,意思就是面值很大的货币。但马蹄金在使用时,自身的形状又不规范,而且马蹄金的大小也不统一,那怎么流通呢?汉代人就把马蹄金与散金散银的流通方法一样,把每一个马蹄金称重,用重量去衡量马蹄金的价值,也就相当于汉代的“称量货币”,就是通过称量重量来确定货币数量。此法解决了马蹄金在货币间流通的难题,逐渐在市场上流通起来。大臣和王公贵族们在得到马蹄金的赏赐之后,接受荣誉的同时,也可以将马蹄金变为可观的财富。因此马蹄金虽然看着不太规整,但自身的意义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