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长在泥田里,1年采摘1次,4元1斤北方少人识,溥仪:最爱御膳之一
文/农夫也疯狂
年就要进入尾声了,这个时候我国也基本进入冬季了,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基本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一番景象了。农民也没事可做,基本都是在家里面窝着了。可是在南方,农民还是比较苦的,因为有些作物就是要寒冷的冬季才成熟。
有一种作物它长在泥田里,要长达天才成熟,一年只能采摘一次,过去曾是农民的救命粮,如今很少有人认识它,但是溥仪却说它是最爱吃的御膳之一。你们认识吗?
茨菇的科普
前几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了“水八仙”之一的马蹄,很多人都说小时候常吃,可是北方的朋友多数说不认识。这个也不奇怪,因为马蹄是南方的特产。而今天笔者就再来介绍“水八仙”之中的另外一种茨菇。
既然是水八仙,自然是生长在水里面的,茨菇也叫慈姑,也是生长在水田、池塘、沼泽地的一种蔬菜。因为这种作物一年只生12个根茎,就像是慈姑乳诸子,所以就得名茨菇。
茨菇这种作物在江南地区以前很常见,它的叶子长得很像箭头,非常好辨认,绿油油的一大片。这种作物的生长期很长,一般在春季的时候栽种,而到了冬季当它地上的茎叶枯萎了,但是地下的球状茎还会生长,直到天以后才开始采挖。所以说这种蔬菜是一年采挖一次,毕竟它的生长周期很长。
茨菇的价值
南方的很多小伙伴,小时候和应该没少吃茨菇。这种作物和马蹄一样,是挖出来以后就可以当水果吃的,不过有些人却不爱吃它,嫌弃它有点苦。茨菇长得很像蒜头,肉是微*白色的,含有大量的淀粉,吃起来肉质细腻甘甜,确实带有一点苦味。既能生吃,也能做菜、炖汤喝,过去农民就是用它来充饥。
听老被人说,以前经常闹饥荒,有些年份还会发洪水,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可是茨菇却一点不受影响,产量很喜人。所以农民就用它来充饥,并且这种作物还很耐存储,放在地窖里面几个月也不会坏。
在南方地区,既然茨菇被列为水八仙,可见它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现在很少有人把它当成充饥粮来吃了,一般都是做菜吃,像南方人就爱用它炖汤,营养很丰富的,并且喜欢吃的人不少。末代皇帝溥仪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写到了茨菇这道菜:他最青睐的御膳之一就是茨菇炒肉了。而文学大师沈从文也夸茨菇“格比马铃薯高。
结束语
茨菇不光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入药的,古代的《新修本草》、《千金要方》《滇南本草》等多本医学作品对其功效进行了记载。其中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
“(慈菇)达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润皮毛,久食有益无害。”
只是现在很少人认识茨菇了,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大部分的年轻人不认识它,实在是有点可惜。这种作物现在又开始上市了,价格还不贵,一般也就是四五块钱一斤,可能北方会贵一点。遇到了,可不要错过了!
各位朋友们,你们喜欢吃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