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金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警惕出售资产背后的隐忧icqx0xad
TUhjnbcbe - 2020/6/25 11:36:00

警惕出售资产背后的隐忧


每到年底,A股市场总会出现一大奇观,即上市公司纷纷忙着处置各种资产。尽管这些公司给出的理由看似十分充分,有直言止损的,有聚焦主业的,也有“羞羞答答”地坐实了前期投资失败的;交易对方也是五花八门,有大股东,有其他关联方,也有甘愿接下亏损资产的“活雷锋”,但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资本运作而非主业经营来实现业绩的目的。有些投资者对此可能不以为然: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为什么要对上市公司的收入来源如此关注?这就要从上市公司的源头本质说起。作为可以向公众投资者开放的投资对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明确并以此获得持续盈利能力是基本要求。否则,公众投资者对其业绩情况的判断便无从谈起,而这样的公司显然不适合在公开市场发行上市。一家公司若希望实现持续盈利,必然要依托特定的资产开展经营。因此,依靠出售资产来实现业绩本质上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不过,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种种外界评判,如绩优股、退市风险警示等,很大程度上都依据业绩展开,因此上市公司有通过粉饰业绩去“迎合”这些评价的冲动。但需要提醒的是,卖资产虽然可以确认一次性收入,对业绩影响“立竿见影”的同时,却可能对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伤害。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收入的判断,切不可“抓到篮子里都是菜”,需要与持续盈利能力结合起来做评价。此外,从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的交易对方来看,大多数为关联方,或直接为大股东。如果上市公司亏损资产原卖主即为大股东,大股东将其收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最近渝三峡与大股东重庆化医集团之间的交易,但是更多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资产交易情况并不容乐观。大股东充作上市公司的“垃圾桶”,表面看对中小股东有利,但无利不起早,大股东与那些高价拿下亏损资产的“活雷锋”在背后有何交换条件,却是值得警惕的。即使撇开潜在的风险,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找大股东做靠山,把劣质资产“踢给”大股东做本质上也是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的表现。从A股发展的历史来看,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关系过于“密切”,既是长久以来的通病,也给上市公司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资金占用、长期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而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必将给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无穷的后患,受伤的最终只能是中小股东。从最新的一些内部资料来看,证监会对IPO和再融资的监管将会越来越注重独立性、关联交易等方面,而“松绑”对实际盈利能力的实质性审查。因此,对于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持续的资产交易,监管部门也可借鉴前述思路,从独立性和内部控制角度出发进行监管。至于是否对持续盈利能力造成损害,投资者完全可以选择“用脚投票”,远离那些为了短时间漂亮业绩不惜出售重要资产的上市公司。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出售资产背后的隐忧icqx0x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