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说好汉霍申被挂在荆山皂角树梢头,闻听老树翁要指点个去处,去寻觅降魔除怪的帮手,喜不自胜。急不可待问老翁道:“老人家要俺去哪里寻觅帮手?这个帮手又系何人?”树翁道:“这个帮手虽然姓马却非人类,乃为一匹天马神驹。”好汉听了顿觉不然,道:“老丈既已教霍申腾云之法,还要宝马何用?”
老翁道:“壮士有所不知。此马并非一般马匹可比,寻得他亦非仅作坐骑之用。他有偌大的神通,兼一副绝好心肠,为民心切。若要说及来历,自有一番曲折情节。
“若要论及这个去处倒也离此不远,就在应河荆山之阳,潦北湖畔的马家庄上。这马庄依山傍水,风清气爽,草肥水美,原来就是个养马的好所在。所以马庄人自古迄今世世代代专以养马为业,古往今来,倒也养出许多著名骏马,从而使马庄之马驰名天下。
“赶到我中华诸侯纷争天下的春秋时期,马庄的马匹更成了抢手货。那时节,这潦北湖已划归楚国版图。然而,其它各诸侯国的国君仍然派出自己国中的善相马者以各种手段和借口入楚来马庄相马购马。
“那时节,秦国穆公驾前有一善相马之能臣,姓孙名阳,号伯乐。他曾多次来楚相马购马。一日,伯乐受燕国涓人之请求,又来马庄为其相得一匹宝马。这匹马又高又大,通体毛色红如火炭,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被取名为火龙神驹。这匹火龙驹的发现不但喜坏了伯乐,更喜坏燕国那一涓人。
“所谓涓人就是指国君的近侍而言。因他们那个国家的国君很需要千里马,愿以千金匹马的价格而求之。然而他寻求了三年也没有得到。所以这个国君很着急,每日闷闷不乐茶饭无心。这时他的一个涓人就想为君分忧,自告奋勇,道:‘大王,在下不才,愿为去求千里马!’那国君大喜,就拨出金银打发他去求之。然而这涓人不善相马,就到秦国央及伯乐代相。苍天不负有心人,如今终于在楚地潦北湖马庄相得了火龙神驹,那涓人焉能不喜?这涓人欣喜之中朝伯乐再三行礼,千恩万谢之余,欲付千金购马,坏了。马有转缰之灾,顷刻间就见这火龙神驹咕咚一声倒下,将腿蹬了几蹬便死了。弄得涓人与伯乐面面相顾,相互问道‘怎么这马刚才还是好好的,为何说死便死了呢?’
“其实即便伯乐那会儿也仍是肉眼凡胎,对于马的死因,他哪能弄得清楚?
“你道这马因何而死?
“原来,在那三十三天之上,玉皇大帝辖下,有一个小小的部门,叫作钦天监观察司。这观察司由两位神仙掌管,一位叫千里眼,一个名顺风耳。这观察司本身就是玉帝获取信息的机关。既为上帝耳目,就该耳聪目明。这千、顺二神耳目甚是发达,神通更是广大。无论天堂人间,大到星球相撞,小到蚂蚁偷蜜之类一应大小事物,哪一条哪一件也躲不过他们,也背不了他们。你想伯乐相马那么大的事情,千、顺二神焉能不知?不过千、顺二神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饶舌。许多信息掌握在他们手中,只要玉帝问及什么他们就报告什么。玉帝不问,他们也就河南到陕西——两省了。本来这个事玉帝若不问倒也就无是无非了,怎奈前一天玉帝到他的御马监巡幸,见那些天马个个骨瘦如柴,很不高兴,随便说了句:‘唉,朕连一匹好马也没有。’妥了,千、顺二神便以为玉帝想要好马玩,今天赶紧将伯乐相马的事奏闻。玉帝得知下界的潦北湖畔有此千里火龙神驹,还真的动了心。当即就下旨地藏王菩萨,派定黑白无常,把这火龙神驹的真魂给拘上天庭来。宝马没了魂,还能不死?
“这些都是天上神仙做的事情,涓人哪能知晓?他为向国君交差,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不惜重金买下这火龙驹的马尸,故而人间也便留下千金买马骨的佳话。
“玉帝得到这火龙神驹其实也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他骑马干啥?也不过为看个稀罕。后来就传旨将这马放到御马监里命人饲养也就不闻不问了。你想这千里良驹在潦北湖畔是何等的自由自在?饥了啃青草,渴了喝湖水,或是奔腾驰骋一回,或跟同类们嬉闹一番,间或有人类为他涮毛理鬃,那是何等的舒适?那时它觉得人类是最好的动物,它情愿为人类做些事情。驮人也好,拉车也好,犁地打场都好,它都喜欢干。这一锁到御马监,妥了,连一点自由都没了,还提为人类做事?在这里虽有好草好料,还能喝上天河水,怎奈红马眷恋故土,思乡心切,乡愁使它终日心焦闷倦,无心吃喝,不几天就也瘦得跟别的天马一样,骨瘦如柴,吹风便倒了。幸喜有一天,玉帝派来个弼马温掌管御马监,才使它们的生活有所改变。
“这弼马温自称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东胜神洲敖来国花果山上一只猴精,生性好动怕静。这猴子一到任便要将御马监中所有天马尽都放出去活动活动,慌得那些监丞、监副、监宰都道不可。试想这些天马放出去怎么好管理?有道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一旦走失了,玉帝责怪下来谁吃罪得起?可那孙悟空却说:‘俺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怕它们咋的?放!放!俺说放就放!’那监丞见这位不好惹,怕吃他那金箍棒,只好打开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