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环球优阅敬请订阅
竹简论语
中华民族是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明珠,中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以及文化的源远流长!可以说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被最好的保存了下来。然而朝代的更迭,战乱的频发,列强的入侵等等破坏了大量的文物,以至于不少文化失传,真是叫人痛惜。现在对于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恢复,只能靠一次次对文物古迹的考古发掘了!海昏侯墓内棺出土刘贺私印印文
20年3月,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大墓被发现,是一座距今多年、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古墓。后来经过长达五年的考古发掘,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超过件,包括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简牍、木牍(遣策和奏章副本)等大量文物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里出土的文物刷新我们的认知,仅铜钱就有十吨之多。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西汉第一代海昏候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为中国第一位废帝。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经过首轮红外扫描后基本可以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的竹书《论语》确系失传年的《齐论语》。西汉时期《论语》分《齐论》、《古论》和《鲁论》三个版本,汉末魏晋时期《齐论语》失传。比起鲁论,齐论多出了《知道》和《问王》两篇。
后世只知晓篇名,而不知完整的内容是些什么。在专家学者的眼中,这批竹简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是整座海昏侯墓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海昏侯都城,这是个完整而巨大的遗址,城有墓,在西汉列侯墓葬考古方面前所未有。在南昌海昏侯墓共发掘了五千多枚竹简,最早的孔子画像,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齐论语》是海昏侯墓竹简中最重要的发现。
五铢钱,一贯一千枚
西汉铜钱出土万枚,出土琥珀有大拇指盖大小,两端钻孔,对齐贯串,在灯光照射下呈金红色,内有昆虫清晰可辨。据了解,东晋时期一次大地震令主椁室坍塌,而后鄱阳湖又出现南侵,墓室被水淹隔氧密封起来,因此成就了古墓的完整性。如今我们用先进的方法更好的保护了这一历史遗产,海昏侯墓已被列入年中国重大考古项目。
海昏侯墓出土西汉金饼
海昏侯刘贺原来是昌邑王,封地在如今的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后来随着他称帝27天后被废,改封为海昏侯,封地就在今天南昌市新建县一带。刘贺墓中还出土了金饼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等等,重量已超过了20多公斤,其数量达中国汉墓考古之最。在刘贺的陪葬物品中,也发现了不少冬虫夏草补品,还有一件写有《论语》、记录孔子生平并绘有画像的屏风。屏风上的画像是中国迄形象,考古专家照此推断确定孔子身高当为.82米。
孔子圣迹图
不得不说这些历史文物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可以帮助我们再现西汉以前的文明,甚至还有很多现在未知的文化精髓!让我们重新认识先人的文明智慧!这绝对是不止对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样是一项重大发现!
上船回家!
传播不易,如果您认可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随意赞赏,算是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吧,谢谢您!
推荐正品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