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千年的皂树,你知道在哪吗
TUhjnbcbe - 2020/11/30 10:22:00

为纪念一代圣哲老子,涡阳境内的历史上,有两个道教圣地太清宫,一个称为中太清宫,即天静宫,在涡阳县城北10华里;另一个为东太清宫,在涡阳城东北25华里。

就在东太清宫庙后,生长着一棵高大的古树——皂角树。在道教圣地种植皂树,从《列仙传》便有记载,乃升仙之木。此树周长需3人才能合抱过来,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打,树干已中空,树洞内可容站2人,其千年沧桑可以想见。细数树枝年轮已有余个,说明这棵树的年龄已超千岁,猜测这座宫殿的年龄应该与皂角树相仿才是。

当地老人说:皂角树犹如擎天大伞,树下玩耍是他们儿时的习惯。在下面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捉迷藏……不仅可以避风遮雨,还洋溢阵阵清香。玩累了,捡从树上掉下来的皂角,用小刀割开里面绿绿的肉来吃。多年来,谁家有了难事就去那庙里拜神,也有病人捡来皂角果熬汤喝,很快痊愈。

年这棵树曾无故死去,冒不出一丁点儿绿色。到了年,东太清宫重新修葺时,它居然又意外地复活了。有人说皂角树是老子的化身,是神灵所在,所以迄今仍然坚强地活着。

皂荚树在春天长出嫩*的新叶,夏天则开出*绿色的小花,树枝上长有长长的圆锥状硬刺,主刺质地坚硬,一般很难用手折断,此则为皂刺,与皂荚一样入药。花期过后,但见枝叶间挂出数以万计嫩绿的皂荚果,并慢慢长大,成熟的皂荚果是紫色的,扁扁长长地悬挂在树枝上,俨然一柄柄宝刀,风吹过,皂荚果随之起舞。

到了冬季,古皂荚的叶子落了,皂荚果也由绿变*,由*变绿,继而变黑,滴滴溜溜挂满一树,村民们已经形成习惯,从来不自行采摘,总是任其自然滴挂,直到自然落地,村民方才拾取,然后用石头砸开皂荚外壳,掏出里面的果实捣烂后,泡在洗衣盆里,裹住衣服使劲搓揉,就可以把衣服洗得干净清新,污垢汗渍什么的立时褪去。我想,也许肥皂之名是由皂树而来,至少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皂树之类,在鲁迅先生家中的百草园,就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那时,他们也是用来洗衣的。绍兴的皂荚因在鲁迅笔下而生辉、知名。无独有偶,在安徽休宁县,万安古街有条直通新安江码头的古巷,叫皂荚巷。这儿的皂荚古树也已荡然无存,然巷里曾经走出了中国近代著名的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里的皂荚巷弄因人而闻名。那部《圣经》呢,它干脆就把皂荚木搬了来,直接来代表圣洁无罪的主耶稣。

这么一来,皂荚的高贵就不言而喻了。

中药袋一:皂荚直解

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果实,又名皂角。形扁长者,称大皂荚;其植株受伤后所结的小型果实,弯曲成月牙形,称猪牙皂,又称小皂荚,均入药。主产于四川、河北、陕西、河南等地。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

辛、咸,温。有小*。归肺、大肠经。

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顽痰阻肺,咳喘痰多;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疮肿未溃;皮癣。

研末服,1~1.5克;亦可入汤剂,1.5~5克。外用适量。

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辛散走窜之性强,非顽疾证实体壮者慎用。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中药处方一:单验方选

1.癔病:皂荚3克,细辛3克,冰片1克。将牙皂用刀刮去皮,与细辛、冰片共研为细末,装瓶密封备用。取一小纸片卷成细纸筒,取药面少许,以纸筒吹入患者鼻中,取嚏为度。

(中国中医药报,.04.26)

2.湿疹性皮炎:取鲜皂荚克,切碎捣烂,用鲜开水毫升,醋20毫升调匀,密闭3小时,即可用消*棉球涂敷患处,每天3~4次,直至痊愈为止。

3.面神经麻痹:大皂荚文火炙干,研极细末,装瓶密封。临用时以苇茎简装药少许吹鼻孔内。向右歪吹左鼻孔,向左歪吹右鼻孔,早、晚各1次。10天内有效为止。

4.过敏性鼻炎:皂荚研末,取少许吹入鼻中;同时,用皂荚末与食醋调成膏,取豆粒大小敷于两侧鼻旁迎香穴,早、晚各1次。用药5分钟后,病人感鼻部微胀,喷嚏频作,鼻腔内分泌物增多,5~10分钟后症状自然消失。7天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次年入冬后,预防性治疗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5.顽固性呃逆:生大皂荚1个,除去褐色硬皮,研细过筛。手指拈皂荚粉末鼻吸,以打喷嚏为度。患者鼻吸药粉不到3分钟,即可喷嚏大作,呃逆顿止。此法适用于食道及胃部病变所致者及神经性呃逆。中枢性疾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消化系统疾病所致者不宜应用。

6.脓肿初起及胁痛:大皂荚若干,烧存性研末备用,临用时再加5倍之荞麦粉(取其性粘易贴)兑水和成稠糊状,按略大于肿疡面积,厚约0.5厘米,平摊于布或牛皮纸上,贴于患部。

7.血管神经性头痛:皂荚3克,切碎,蜜水拌,用文火微炒*,研细末,每次0.1~0.2克,吹入鼻腔或和水点鼻腔内,每隔4小时吹或点鼻1次。一般左侧头痛点右鼻腔,右侧头痛点左鼻腔。

8.骨质增生症:将皂荚浸于烧酒中备用,用时将皂荚剪碎捣烂如泥,与面粉调匀,然后贴在纱布上敷患处,根据骨质增生部位的范围大小决定用皂荚多少,如腰椎退行性改变为3~5椎者,用皂荚5~7粒,以此类推。用药3天更换1次,一般用药2次。

9.白癜风:皂角克,枯矾50克。将皂角摘碎加枯矾兑入白酒克,浸泡7天后用消*棉球蘸搽局部。

10.足癣:取鲜皂荚克切碎,用毫升水浸泡24小时。每天将患足浸洗5~6次,每次15~20分钟,一般3~5天。

11.带状疱疹:取鲜皂荚10克,切碎,鲜开水毫升浸泡12小时,用消*棉球蘸涂患处。每天5~6次,直至痊愈为止。

12.漆疮:取鲜皂荚克,鲜韭菜50克,洗净捣烂,取汁涂患处,直至痊愈为止。

13.痱子:取鲜皂荚克,煎水,涂搽患部,每天数次,然后再用滑石粉敷患处。

14.猝然晕厥:皂荚、南星等量研粉,用于中暑,中风,猝然晕厥,不省人事,甚至癫痫抽搐。取少量喷鼻取嚏,取效甚捷。

15.阵发性心动过速:单味皂角,生研细粉0.3克,吹少许入鼻中,搐鼻取嚏。

(苗明三主编.本草外用.人民*医出版社,.01.)

中药袋二:皂角刺直解

为皂荚树的棘刺,又名皂角针。性味辛温。功能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用于痈疽疮*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以及皮癣、麻风等。煎服3~10克。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痈疽已溃者忌用。

中药处方二:单验方选

1.急性乳腺炎:皂角剌50克,葱白克,甘草50克。均各自研碎成细粉,再加葱白捣成泥状,充分将上药调成膏装外敷于患处,每日2次。

(林才生,宋士山.当代中医学临床效方应用.辽宁大学出版社,.08.)

2.皂角刺煨老母鸡治疗骨结核、骨髓炎、髂窝脓肿:取皂角刺克(以新鲜者为佳),3年以上老母鸡1只。去毛及肠杂后洗净,将皂角刺戳满鸡身,放锅中文火煨烂,去皂角刺,食肉喝汤,2~3日吃1只,连服5~7只为1疗程。

(健康咨询报,.7.15.)

3.干性脂溢性脱发:皂角、侧柏叶各30克,透骨草15克。水煎外洗,每日1剂。用于干性脂溢性脱发。

(王惟恒编著.脱发千家妙方.人民*医出版社,.08.)

4.皂角白芥子方(周仲瑛方)治疗哮喘气逆:皂角15克,煎水,浸白芥子30克,12小时后焙干,每服1~1.5克,1日3次。可祛痰利肺,适用于痰浊壅盛,喘哮气逆之证。

(李剑颖,崔艳静,杨建宇主编.国医大师验案良方肺系卷.学苑出版社,.07.)

END

本文由我刊征稿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能代表本刊观点。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千年的皂树,你知道在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