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
皂角刺始载于《图经本草》。苏颂谓:“皂刺与米醋熬嫩刺作煎,涂沧癣有奇效。”《本草纲目》将本品列于“皂荚”项下。
皂荚刺《圣惠方》,皂刺《医学人门》,天丁明《纲目》,皂角针《江苏植物药材志》,皂针《中药材手册》。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厘米。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米。
河南洛阳洛宁(野、家)、新乡辉县、嵩县(野、家)、南阳市桐柏县(野)、三门峡市卢氏县(野)、焦作市孟州市、驻马店市确山县;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野)、双流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渭南市华县(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野)、临沂市郯城县;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坝*镇等。
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l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均为统货,不分等级。以身干、整齐或净片、中心砂粉状、无杂质掺入者为佳。
辛,温。归肝、胃经。
消肿托*,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中国药典》版无标准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