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和法验案两则
TUhjnbcbe - 2021/3/20 17:55:00

(一)

胆结石:熊某,女,49岁。年4月15日初诊,诉胃脘阵发性疼痛已半月,多于午后发作,牵引右肩背不适,伴恶心干呕,大便偏干,舌质偏红少苔,脉弦细。B超示多发性胆囊结石。处方:柴胡10克,*芩10克,法夏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北沙参30克,麦冬10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炒川楝子10克,元胡12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鸡内金10克,大*6克,楂曲各15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疼痛减轻,大便正常,舌脉同上。守上方加广木香10克。后以此方随症加减,病获痊愈。

按:《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本病属中医“胆胀”、“胁痛”范畴,多因感受外邪,或内伤七情,或过食肥甘,或蛔虫上扰,阻滞气机,引起肝失疏泄,胆汁瘀积,日久熬炼成石,木郁克土,故多伴胃痛,呕吐,纳呆等胃肠见症,正合条文所述。舌红少苔,脉细提示兼有阴虚。故治以疏泄肝胆的小柴胡汤合调和肝胃的四逆散再加滋阴疏肝的一贯煎加减,方中元胡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又可行气,郁金、金钱草、鸡内金为排石要药,大*通腑泄热,调理气机,芍药合甘草缓急止痛,助石外排,楂曲健脾益胃,全方配伍谨守病机,丝丝入扣,以肝为中心,以和为大法,故获良效。

(二)

痞证:程某,男,60岁,年8月3日初诊。诉脘痞多年,现兼见脐左隐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日行2-3次,伴嗳气,矢气则舒。舌红苔*腻,脉沉弦滑。处方:法夏10克,*芩10克,*连6克,干姜6克,红参(另煎)10克,枳壳10克,防风10克,炒白术12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广木香6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5克,葛根1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腹痛泄好转,仍脘痞胀不适,舌脉同上。守上方去红参,加太子参15克,厚朴10克,佛手10克。继服7剂而愈。

按:《伤寒论》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等所述,正于此证相符,另本证还兼有土虚木乘、脾虚肝实之证,故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处方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半夏泻心汤合补脾泻肝、缓痛止泻的痛泻要方加减,另兼以枳壳、广木香、砂仁行气化湿,葛根升阳止泻,焦三仙健脾和胃。全方配伍融经方时方于一体,仍以和法为大法,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故疗效显著。

文章摘自《成肇仁中医心悟与临证》,系成肇仁传承工作室原创,原载于《中国中医药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自网络(编辑/胡尧琴)

坐诊时间及地点

①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周三下午、周日上午)

②医院凤凰门诊(周五上午)

③汉口兴业路兴怡广场圣爱中医馆兴业店(周六上午)

④六源堂(周二上午)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和法验案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