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问题:《细胞生物学》认为,秋水仙素的作用后,让细胞同步化停留在分裂中期。很难理解怎么会停留在中期,即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原因是秋水仙素作用于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着丝粒的分裂仍然进行,怎么会停留在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看了内质网平台上的讨论后,发现观点也不怎么统一,众说纷纭,也很难说明哪个观点是对的,下列是摘录的部分解释。
观点一:不同时期都有。
解释:不同细胞是在不同时期接触到秋水仙素,所以有不同情况。
观点二:停留在中期。
解释:秋水仙素可以抑制微管聚合,因此可有效的抑制细胞分裂期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分裂中期。处于间期的细胞,受到药物的影响相对较弱,处于分裂期细胞数量会逐渐积累,通过轻微震荡,将变圆的分裂期细胞摇脱,可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这就是分裂中期阻断法,所以细胞停留在中期。
秋水仙素在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于中期。
观点三:停留在前期。
解释: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理解应该是停留在前期。因为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形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不能形成了,染色体怎么能移动呢?
观点四:停留在后期。
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素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
我的理解是: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没错,但染色体尽管没有因为纺锤丝的牵拉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但染色体仍然在缩短,到最短(这里的中期说法是因为染色体的形态,不是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上),然后需要人工方法进行收集,可以达到在中期同步化。如果是自然情况下,不去收集,那么,细胞会进入到后期,甚至末期,但细胞已经是加倍了细胞,也就是常说的多倍体细胞的形成。
也就是说,中期同步化和秋水仙素作用后处于哪个时期是不矛盾的,因为中期同步化需要人工参与收集。
以下附《细胞生物学》的中期阻断法: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