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春林
多年前的中国,在如今山东的巨野,6岁被封为西汉昌邑王的刘贺,于汉昭帝驾崩后,18岁时被霍光等大臣拥立为皇上,成为西汉的第九位皇帝;可是仅仅27天以后就被废黜,随后返回山东巨野,开始了11年无官无爵的平民生活;11年后,29岁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举家南迁至豫章郡海昏县,也就是如今的江西南昌新建一带;4年后,33岁病逝于南昌,也就有了海昏侯墓——刘贺的墓葬,我国迄今为止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
刘贺短暂的33岁生涯,却历经了王、帝、民、侯四种身份的转换,不可不谓坎坷起伏、命运多舛。
这极富传奇色彩、又历史久远的故事,在深圳博物馆,以精美绝伦、数量庞大、信息丰富的文物向世人展示了出来。
日前,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有幸在家门口目睹了由深圳博物馆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大汉海昏侯——刘贺与他的时代”展览。此次展出文物套件,是刘贺墓园出土文物外展数量最多的一次。
展览共分惊现侯国、王侯威仪、传奇刘贺、保护共享等四个部分。毫无疑问,四个部分的内容都是精彩纷呈、引人入胜,颇具特色地展现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这一近年来全国瞩目的热点文化事件。
在第二部分《王侯威仪》中的生活风尚,展出了成对出土的雁鱼铜釭灯。那精美绝伦的造型、巧妙环保的构件,让现代人为我们多年前祖先的聪颖智慧拍手称绝。
大雁的脖颈为导烟管,将燃烧油脂产生的烟气导溶于雁腹部的水中,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环保意识充分体现;脖颈连接头部的两片弧形灯罩可以自由转动,调节灯光的亮度以及照明角度,艺术构思与实用完美结合。
展出的铜染炉,是用炭火温热染杯中的调料,将肉食染味后再食用。这使笔者联想到与近代的火锅何其相似乃尔。更让人叫绝的是,染炉的设计表明年以前,前人就有了分餐饮食的卫生习惯。
展出的汉武帝时代的*金“纪念币”,马蹄金制作是如此精美,恐怕是当代3D打印也不过是如此效果吧。
展出如此众多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等各类珍贵文物,既让人目不暇接,惊喜连连,更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是年以前咱中华民族就拥有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追昔抚今,如果说年以前,中华民族就有能力创造出世界领先的璀璨文明,那么我们当今,龙的传人的优秀代表之一的华为人,推出新一代旗舰移动处理器麒麟,创造“六个世界第一”;华为操作系统“华为鸿蒙”也将正式面世,届时不只是手机,包括电脑、电视、汽车、智能穿戴设备全部都将打通,也应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当惊世界殊”了。我想,这或许是我此次参观展览的最大感悟。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6.14于深圳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