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海昏侯刘贺,我们往往会想起他的亲爷爷,汉武帝刘彻。
刘贺出生时,汉武帝已经垂垂老矣。汉武帝七十岁驾崩时,刘贺不过六岁。也许汉武帝见过幼小的刘贺,但刘贺成年以后,恐怕很难想起这位威震四海的皇帝爷爷的模样。只有昌邑王宫的*金珠宝,能时刻提醒着刘贺,能活得这么富足,到底是靠了谁。
那些引人注目的那些麟趾金、马蹄金、金饼陪伴了刘贺一生,最后又埋进了他的墓穴。很多很多年后,现代社会的人们乍一见到海昏侯墓那上百公斤*金,总不免惊讶地嘀咕一句:
呀,这么有钱?
你看见的是钱,它代表的可能是命。
(一)倾城倾国李夫人
海昏侯墓共出土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金饼枚,合计公斤。这么多*金都是哪来的?总不能是刘贺凭自己的实力“挣”的。就算他曾经当过二十多天皇帝,也轮不到他把宫里的宝贝朝昌邑王宫里搬。
这些马蹄金和麟趾金是谁下旨制作和分发的?是汉武帝刘彻。据《汉书·武帝纪》载,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一口气出现了白麟、天马、*金三件重大祥瑞,汉武帝为“协瑞”而“更*金为麟趾褭蹄”,“班赐诸侯王”表示同喜同贺,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博物馆见到的马蹄金和麟趾金,之后再也没有铸造这种款式的记录。
这些金子会到刘贺手里,归根结底,因为他有个好奶奶。
刘贺的父亲是刘髆,刘髆的母亲是李夫人,“姗姗来迟”这个成语就因李夫人而起。因为李夫人的缘故,李家人在汉武帝时期很快飞*腾达。又因为李夫人的早逝,李家迅速衰亡,很快被灭族,而且在短时间里被灭了两次——封赏和灭族,都是汉武帝下的旨。
李夫人原名是什么,如今已经不得而知。“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原本李夫人的地位还很低下,但她那位性知音、善歌舞的哥哥李延年在音乐上很有本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汉武帝很喜欢他。李延年在汉武帝前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叹息说:“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说李延年有个妹妹,担得起这个评价啊。汉武帝召见之后,见她妙丽善舞,李夫人与李家的命运由此转折。
但李夫人生下刘髆之后,很快就去世了。去世前,汉武帝前去看望,李夫人蒙着被子说:“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汉武帝说:“你见见我,我就加赐千金,还特别照顾你家兄弟。”李夫人仍然拒绝。汉武帝不悦,走了。李夫人姊妹说:“你也不为兄弟们考虑吗,何为恨上如此?”李夫人说,就是为了深托兄弟,我才不见。“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这么个美貌又聪明的李夫人,汉武帝惦念了一辈子。《汉书》说,李夫人去世之后,汉武帝图画其形于甘泉宫,思念不已。方士齐人少翁声称能招来李夫人的*魄,他在一个晚上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汉武帝在另一个帷帐之中,“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于是汉武帝作了一首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不过这个“姗姗来迟”的故事,司马迁却说是发生在王夫人身上,和李夫人没什么关系。《史记》中说:“其明年,齐人少翁以*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於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
该相信谁呢?司马迁和汉武帝为同一时代,与汉武帝接近,他的记录应该准确一些。但出于两千年后的“旁观者”的浪漫“私心”,我们倒宁愿少翁所请的是李夫人之神*。
按《汉书》,汉武帝又为李夫人作赋。就凭这一篇赋,汉武帝大致也可以称之为文学家了。我们引在这里:
美连娟以修嫮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量。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菱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浸淫敞恍,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乱曰:“佳侠函光,陨硃荣兮,嫉妒阘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沬怅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已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下新官,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灵兮!”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刘彻驾崩。大将*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换句话说,李夫人的这个皇后地位是大将*霍光给的,而不是汉武帝给的。既然李夫人成了皇后,那么她的儿子刘髆、孙子刘贺,当然也就成了嫡系。
(二)两次被族灭的李家
老话说,伴君如伴虎。汉武帝时的李家人对这句话的体会恐怕最为深刻——经过一次族灭就已经很可怕了,李家竟然在短短时间中,经历了两次族灭。逃得过头茬,也不一定能逃掉第二茬。
我们可以直接引两段《汉书》的文字。第一段是李家的发迹史与首次被族灭:
李延年,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刑,给事狗监中。女弟得幸于上,号李夫人,列《外戚传》。延年善歌,为新变声。是时,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令司马相如等作诗颂。延年辄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而李夫人产昌邑王,延年由是贵为协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绶,而与上卧起,其爱幸埒韩嫣。久之,延年弟季与中人乱,出入骄恣。及李夫人卒后,其爱弛,上遂诛延年兄弟宗族。
李延年的人生也是大起大落,原本已经坐法腐刑,又因为音乐上的才华得到汉武帝的喜爱,还顺便“介绍”了自己的妹妹李夫人,得以“佩二千石印绶”,风光无限。想不到李夫人去世没多久,李延年就因为弟弟李季而一同被诛,势头刚兴旺没多久的李家顿时“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终究还是没有风光多久。
这次李家有人“漏网”,就是贰师将*李广利。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李家)兄弟皆坐奸,族。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伐大宛,不及诛,还,而上既夷李氏,後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
历史不能假设,但看到这里,我们仍然会情不自禁地假设,如果当时李广利没有去伐大宛,是不是也就直接被诛了?还是说,看在贰师将*份上,不会族灭李家?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今天封你为海西侯,明天就可以让你一命归西。
满城汉墓
多年以后,贰师将*李广利仍然难逃被族的命运,这次只有他本人逃掉。征和三年(前90)初,匈奴频繁寇边,武帝派贰师将*李广利率七万汉*抗击匈奴。李广利本人贵为海西侯,亲家的地位也比较高,是武帝异母哥哥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屈氂,当时身为丞相。在年确定的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中,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就有两件,分别为长信宫灯和刘胜金缕玉衣。刘屈氂的身份地位,不算简单了。
当时“巫蛊之祸”导致的紧张局势余波尚存,太子刘据自杀,位置空悬。李广利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刘贺的舅公,他希望刘屈氂奏请皇上立昌邑王为太子,刘屈氂答应了,但是,汉武帝没决定给的,你不能要。灭门之祸又来了,班固记录如下:
其明年,贰师将*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嫠许诺,昌邑王者,贰师将*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
在另一处,班固是这样说的:“三月,遣贰师将*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广利败,降匈奴。夏五月,赦天下。六月,丞相屈氂下狱要斩,妻枭首。”这样看来,李广利投降匈奴时刘屈氂大约还没有死,只是显然一家子也活不了了。
李广利投降匈奴,司马迁当然也知道。他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贰师乃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战十余日。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众降匈奴,得来还千人一两人耳。游击说无所得。……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因为李广利降匈奴,还把传出这个消息的太医令给收拾了。这件事大约发生在司马迁完成《史记》的那年,公元前90年。可以说这是《史记》中所记录的最后一件事。
李家两次被族灭,连带着昌邑王也伤了元气。
因为疼爱李夫人,汉武帝特意将富庶的昌邑作为刘髆的封国。在辛德勇看来,“昌邑国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刘髆的封国被汉武帝选定在昌邑,实际上充分体现了刘彻对李夫人的宠爱,用以充分保障其子刘髆能够在此享受富豪的生活。这样看来,今天我们在海昏侯墓中看到的大量精美文物,其中有很多,应是来自富庶的昌邑故国。”(《海昏侯的财富与昌邑国的地理优势》)但李广利和刘屈氂犯事之后,刘髆的地位也就微妙起来。尽管没有被牵连,很显然他再也没有坐上帝位的希望。两年之后刘髆去世,这与李广利一案未必就没有关系。有人说他是“郁郁而终”,大约还比较贴切。
海昏侯墓出土的昌邑籍田铜鼎(三)李家没了,金子还在
这就是帝王之家,生死全不由自主。李广利一族被灭,刘屈氂被腰斩,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妄想操控皇位,但更多的恐怕是据说刘屈氂“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意图对汉武帝不利。但是,刘屈氂真的会针对汉武帝行巫蛊之事吗?
汉武帝已经垂垂老矣,实际上他的寿命也只剩最后的三年。六十多岁的汉武帝自觉处于生命的悬崖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坠落,心中有无限留恋,无限惶恐。他对巫蛊之事如此敏感,态度无非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老年的汉武帝这里,所有和寿命有关的事情都是天大的事,他连自己的太子都不能忍,又怎么会轻轻放过刘屈氂?
从李夫人受宠到李家被两次族灭,起伏兴衰,只在区区二十多年。
眼看他起高楼,又眼看他楼塌了。因为受宠,才有了昌邑王刘髆,因为失宠,刘髆很快命归*泉,只留下一个年幼又孤单的刘贺。
刘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远居离长安千里之外的昌邑,恐怕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教导,没有形成多少*治意识。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所有财富都是李夫人和刘髆曾经受宠过的证据,但他有没有想到,他的奶奶李夫人那一支家族,已经完全没有了痕迹?这些来得很快的财富,也很容易被剥夺的。
他能留下这些*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好。
李夫人的血脉在刘贺身上延续。这些*金是李夫人曾经受宠的证明,它同样也令人想起李家两次被族灭的历史。每一枚金饼都仿佛有血迹斑斑,说着李延年、李广利等李家人的故事。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