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对考古和历史感点兴趣的人应该都听说过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这是我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墓主人是曾经当过27天皇帝的汉废帝刘贺,自年发掘以来,该墓已经出土了1万多件(套)珍贵文物,刺激人们眼球的有灿灿发光的金器、做工精美的玉器,比如各种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银当卢、玉枕、玉带钩、玉具剑、10多吨铜钱等,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金银玉器价值连城毋庸置疑,但正所谓“文章千古事”,海昏侯墓中还出土了让学术界、考古界为之兴奋雀跃的枚竹简,它们被列为年5项刷新华夏文明史的考古新成果之一。
在汉昏候墓中发现了失传年之久的《齐论》竹简,以往学术界普遍认为,《论语》最初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齐论》,如今我们看到的《论语》是《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在汉魏时期就失传了,《齐论》多出了“知道”、“问王”两篇。
那么海昏侯墓中为什么会有《齐论》竹简呢?原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著述成为了皇家子弟学习的核心内容,当刘贺做昌邑王的时候,他的老师、昌邑中尉王吉就是西汉传授《齐论》的重要学者。
《齐论》发现后,相关专家兴奋无比,要知道《齐论》自从汉魏时期就彻底失传,就连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儒也只能耳闻、不能亲眼阅读,如今出土的《齐论》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论语》,对深入研究西汉时期的思想发展史以及古代儒家学说的演进意义非凡。
此外,网上有太多的人认为盗墓与考古并没有什么区别,而《齐论》的发现则体现了两者的本质区别。盗墓贼眼中只有闪闪发光的金银玉器,很少会关心墓葬中的有机质文物,比如竹简、服饰等,这也造成了一个个的悲剧,比如盗墓贼曾燃烧一部分“汲冢竹书”来照明取宝。但考古人却有着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不论是价值连城的金器玉器还是盗墓贼看来不值一文的竹简石器都一视同仁。
文章传千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失传年的《齐论》、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最原始的《孙子兵法》、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扁鹊医书等等,这都是一线考古人员的功劳,所以小编认为:我们要感谢工作在一线的考古和文保人员,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才得以见证历史。